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皇家在线官网 > 正文

倾力打造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作者:潘志贤   转帖自: 中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06/15 15:02:10 责任编辑:signal     审核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不少家长、考生以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和疑虑。皇家线上官网是我国首批建设的15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读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开封市。始建于1929年,原名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1951年重建,定名为黄河水利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黄河水利学院。1960年因国家国民经济困难停办,1962年改建为黄河水利学校。1998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皇家线上官网,为当时全国水利行业和河南省惟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学院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5月,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建设的15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目前,学院不仅是教育部、财政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院校,还是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基础实验室合格院校。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院已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已成为我国水利行业的技术骨干,有的已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特别是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的黄河流域机构,80%左右的技术和管理干部是学院的毕业生,因此学院赢得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埔军校”的美称。

  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

  学院占地1488.1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27万m2,固定资产7564.35万元,教学设备总值2599万元,建有校园网,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如天宝4800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站仪、电子水准仪、SUN机动车辆检测系统、数控机床、数控钻铣床、三菱可编程实验控制系统、惠普气象色谱仪等。图书馆藏书37.17万册,建有可同时容纳400人的图书阅览室和6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有多媒体教室9个,计算机840台,实验室及实训场馆44个,实践教学基地7个。其中,黄河小浪底实践教学基地占地9500m2,建筑面积4390m2,可同时供300名师生进行现场实训。学院设有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社会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

  “两步走”的发展目标

  学院科学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一是坚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向,以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目标,到2007年之前,把学院真正建成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体的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在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专业),开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试点工作,为创办本科层次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技术学院奠定基础;二是在总结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验和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到2010年,力争把学院建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形式相结合,教学条件保障体系完善,各项管理科学规范,办学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显著,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和样板地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为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造硬件环境,学院党委还作出了筹建新校区的重大举措。

  新校区位于开封市西北的高科技园区,占地1132亩,计划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

  不久的将来,一座充满现代气息,富于时代风格,规划合理,功能完备,体现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设计理念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富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职建设

  几年来,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围绕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创建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精品专业为突破口,走特色发展之路

  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是决定高职自身发展的“命门”所在。一所大学没有学科优势,就没有自己的特色,就难以具有竞争优势。学院及时抓住教育部开展的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申报评估机遇,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经过积极努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和“测量工程”两个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重点)专业,“工程机械”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底,“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

  2.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教育和社会结合起来,使教育真正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重视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把产学结合作为培养高职人才的基本途径。具体做法:一是要求每个系都要有一个共建单位,每个专业要与2~3个企业加强联系,成为协作单位;二是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和参加生产实践锻炼;三是根据工程单位需要安排学生提前就业,顶岗实习,在校企结合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任务。

  同时,围绕专业建设积极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改革方面,一是通过社会跟踪调查,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二是根据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将有关教学环节组成系列课,在系列课的基础上,确定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合理划分各自的界面,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出版高职特色教材;三是讲练结合,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四是注重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坚持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改革,构建起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坚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教学质量的保证。学院在注重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场馆建设、仪器设备投资的同时,重视在国家大型工程基地建设独立的实训基地或依托国家大型工程(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二是实训场馆实行开放式管理,提高大型试验仪器设备循环次数,为更多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三是加强学生在生产单位顶岗实训的管理。学院对接纳学生顶岗实训的单位和参加顶岗实训的学生分别提出要求,生产单位配备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指导,顶岗实习结束后由指导工程师写出评语,提交实践成果。有条件时,聘请工程师一起参加答辩委员会。四是结合科研和科技服务,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较早在同类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实行教考分离,允许学生选课程(分必修、限修和任选),选学程(3~5年完成学业),选专业,即新生入校后给学生再提供一次选学专业的机会。二是建立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听课、教学值周检查等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4.重视教材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教材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优先选用教育部和高教出版社推荐的高职高专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育部规划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已有30位教师参加了34种教材的主编和参编工作。二是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特色教材编写工作,目前已出版特色教材16本。三是编写在校内使用反映国内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讲义和教材120种。四是重视声像视听教材开发工作等。

  5.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训水平是关键。几年来学院一直把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学院示范性建设的目标之一。一是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工程实践,提倡教师社会兼职,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学院有“双师型”专业教师190多人,占在任教师总数的56.4%。二是学院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兼任专业课或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以密切教学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缩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距离。近3年,学院聘请了100名左右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外援建专家来我院讲学,拓宽了师生的视野。

  6.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近3年来 ,学院共投入3150万元用于教学设施建设。其中用于购置教学仪器1300万元,校园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1400万元。同时投资100万元,用于对基础实验室的整改工作,2002年10月,学院土木工程实验室、测绘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机械基础与检测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全部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南省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的合格评估,提升了学院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办学活力

  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靠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政策和措施是吸铁石,是指挥棒。为了调动了教学一线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激发了办学活力,学院从2003年3月正式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一是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推行全员聘用制度,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按照“以岗定酬、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建立国家工资与院内岗位津贴和奖励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将职工收入与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打破平均主义,拉开了分配档次,真正体现了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导向。

  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办学的质量。在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和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学院采取了优惠的鼓励政策,凡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院报销学费,并给予学习期间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学院还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其它高校的支持,开办工程硕士班。目前,学院在职职工696人,其中专任教师337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以上98人,中级职称188人,“双师型”教师190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9人,获得硕士学位和在读硕士生106人。

  开放式办学,高质量就业

  多年来,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本着对国家、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力度,使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200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3%,2001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5%,200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5.5%。2003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截至2003年6月中旬就业状况统计,在2040名应届毕业生中已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的共1524名,报考专升本293名,据河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标准,参加专升本的毕业生属于就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88%左右,名列河南省同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榜首,高出河南省专科层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29.8%(含专升本)近五十个百分点。同时,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主要体现在就业行业广,就业地域广,就业待遇高。其中某些专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好评。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已于国家测绘系统、水利水电系统、建筑系统、铁路系统、石化系统建立了长期的供需合作伙伴关系,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渠道。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作到按需培养,满足生产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特殊需要。积极利用学院自身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承担生产单位的职工培训和生产科研任务,探索一条产学研相结合、各方共同发展的办学路子,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性高等技术人才。